静涵
近日,由中国民生银行、北京民生现代美术馆和印度新德里国家美术馆共同主办的“眼睛与心灵:印度当代艺术新的介入”展览在北京民生现代美术馆开幕。2015年是中国与印度建交60周年,两国相关部门共同在中国48个城市举办“印度文化节”活动,“眼睛与心灵:印度当代艺术新的介入”展览是其中一个重头戏。
此次展览共展出39件作品,展品主要来自印度新德里国家现代美术馆以及艺术家自己的藏品,参展艺术家包括安珠·多蒂雅、阿伦库玛、阿图·巴拉等24位。这些艺术家代表着印度当代艺术的“新生代”,他们关注现实和个人经历,并将其感受融入到艺术实践中,以全新的眼光和思想,运用多样化的、非传统的媒介,富有创造力地诠释了自己的艺术。
源于本土的国际化探索
基于印度各种信仰、各种语言以及流行文化的融合给当地文化带来的多样性,印度艺术家另辟蹊径,脱胎于原有的艺术实践和信仰,创造出了丰富且独特的艺术形式。据介绍,本次展览的作品包括绘画、雕塑、装置、摄影等。展览策展人瑞杰夫·卢臣表示,展览以“眼睛与心灵”为主题,强调展览中的作品是“需要观众以视觉和思想、感悟的双重体验来经历艺术”。他认为,艺术本身要基于体验和感知之上,所以建议观众在观看这次展览时,可以尝试抛弃既定的传统及习惯,不去探寻作品的意义及含义,而是真正的感受作品。
艺术家阿伦库玛带来的摄影和装置作品,反映了由城市化进程带来的农民生活的种种困境。装置《脆弱的守护者》是一面由8块木板所组成的屏风,每面屏风上是一个以绢网印刷出的农田里的小农户,他们来源于印度乡村真实的农民形象。艺术家兰比尔·卡勒卡的影像《不透明的水之屋》关注的则是全球海平面上升带来的相关问题,影像中,镜头跟随一位孟加拉农民的小船,和他一起寻找曾经的家园。
瑞杰夫·卢臣认为,印度本土文化的深厚渊源,是印度当代艺术家创作的根基,他们的作品在为国际艺术平台带来多元丰富性的同时,也让印度艺术家在其中获得了身份认同,“一直以来,东方国家都在向西方靠拢,希望能够得到他们的认可。但我们现在不再需要了。我们的文化具有丰富的多样性,这里为世界艺术提供了艺术肥沃的土壤。”
印度艺术品市场看好
印度是对中国文化与艺术影响最中印两国在古代文化上有着广泛交流,陶瓷、茶、丝绸对印度的影响时至今日也依然浓厚。但提到印度,人们的印象往往停留在宝莱坞歌舞片和泰姬陵,对印度当代艺术,大多数国人知之甚少。实际上,印度当代艺术正在全球艺术品市场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据悉,过去10年来,印度国内艺术品交易总收入的增长已经超过了485%,成为全球艺术品交易增长最快的国家之一。印度新德里大学教授拉赫曼·苏索认为,参照其他亚洲市场的发展历程,目前的印度艺术品市场还处于起步状态。据统计,印度进步主义流派大师的作品目前售价仍徘徊在10万美元左右,而亚洲其他国家、地区发展时间较长的艺术市场中大师的作品早已在25万美元至75万美元之间。无论从作品数量还是金额上看,海外印度裔人群都成为市场中印度艺术品的购买主力,很多业内人士看好印度艺术品的未来。
来源:中国文化报